怎么正確治療小兒腦癱
時間:2017-02-15來源:求醫網
說起腦癱我們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是一種主要發生在孩子身上的病,患病后患兒會有一些的生長發育障礙,給孩子、家長以及整個家庭都帶來了很大的痛苦,面對小兒腦癱的發生,家長一定要積極的進行治療。可是怎么正確治療小兒腦癱呢?下面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吧。
小兒腦癱一般會使用手術方法治療。麻醉與切口:全身麻醉,采用氣管內插管氣體麻醉,術中不用肌松劑,便于神經閾值電刺激時觀察肌肉運動情況。術中采取俯臥頭低位,腹部用矯形架墊高,以減少腦脊液丟失;采用屈髖60°,屈膝45°位。雙下肢放置于器械臺下,以便于觀察。切口處兩側椎板外注射含腎上腺素的生理鹽水,以免術中切口內滲血。按術前手術計劃,通常在腰5、腰2下部腰3上部,椎板中央做1cm寬縱形骨槽的方法,行跳躍式椎板切除,保留小關節。進入椎管后,在切開硬膜前先抽出15ml腦脊液做貯備,待術畢關閉硬膜后再注回硬膜腔內。
脊神經后根標記:切開硬膜,以椎間硬膜孔為線索,神經根在其椎板下出椎間孔,一般腰5神經根在腰5椎板下出椎間孔,且較粗大。而后找骶1,向上能找到腰4神經根,必要時做腰4椎板下部分切除。在腰2、腰3切開棘上、棘間韌帶,除部分上下椎板開窗,切開硬膜,也可找到腰2、腰3神經根,有時可通過牽拉來判斷是腰3還是腰4神經根。脊神經后根直徑較粗,表面血管少,靠近背側,后根與前根尚有自然束膜,能順利分離。當神經根出現變異或無法區別時,可在鉤出的神經束做彈撥試驗,觀察支配肌肉收縮活動情況,以防誤傷神經前根,對后根分別用細橡皮條標記。頸部脊神經后根排列清晰,但牽拉度小,易損傷,術中需特別小心。
電刺激方法與脊神經后根切斷量:將標記的神經后根用細手術分離鉤分成3~5束后,選用神經閾值電刺激儀,分別用電刺激鉤刺激各小束,觀察其支配肌肉的活動情況。支配的肌肉擴展范圍廣,該神經小束的刺激閾值低,興奮性高。將該神經小束切除約0.5~1.0cm。各后根切除的比例:一般肌張力Ⅲ級以上切斷50%,有病理反射的切斷50%,肌張力Ⅱ級左右的切除30%,腰3、腰4切斷30%左右,以保證股四頭肌肌力。
脊神經后根切斷后,仔細整理神經束在椎管內的排列,清除血凝塊。用5-0號無損傷線連續鎖邊縫合關閉硬膜,硬膜內回注貯備的腦脊液。硬膜外注以玻璃酸鈉(透明質酸鈉)或將周圍有血供的脂肪蓋上,以防粘連。另外一側做引流管切口,置負壓引流管1根引流1天。術后給予激素及預防性抗生素應用,連續給藥3天。霧化吸入3天,每天2次,以防喉頭水腫。術后第3天起行各種床上被動、主動功能訓練,包括股四頭肌、內收肌、小腿肌群的訓練。2周拆線,3周坐起,4周下地。
上面這些內容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怎么正確治療小兒腦癱”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孩子患了小兒腦癱,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不然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很大的影響。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怎么正確治療小兒腦癱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