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市中醫醫院 創建于1981年9月,原名咸寧地區中醫醫院,1994年10月從咸安大畈村遷至現址,1998年更名為咸寧市中醫醫院。是一所集... [ 詳細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專病)項目建設目標與要求
時間:2012-11-06 10:38來源:求醫網
第一部分 中醫藥、中西醫結合項目建設目標與要求
一、基本目標與要求
該部分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專病)建設項目中的所有中醫藥、中西醫結合項目通過建設應實現的目標。
(一)基礎條件
項 目項 目 要 求
1.床位數不低于40張,或者高于醫院設置病床的臨床科室平均床位數
2.設備配備①共用與專用的診療設備滿足臨床服務工作的需要,其中專用設備配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②配備必要的中醫藥專科診療設備
3.經費投入①建設經費做到專款專用
②本院對專科建設按計劃足額投入專項經費
4.信息技術應用①擁有計算機的數量能夠滿足工作需要
②建立項目建設信息庫,內容應包括:項目所在科室服務工作信息、病人信息、醫療質量監測信息及本專科醫學情報文獻信息等
5.對口支援建設周期內至少對口支援2個單位的中醫藥專科(專病)建設,并取得一定成效
6.接收進修人員三級醫院建設周期內平均每年接收進修人員不少于5名
二級醫院建設周期內平均每年接收進修人員不少于2名
(二)基礎管理
項 目項 目 要 求
1.質量管理①嚴格執行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
②建立質量控制體系,完善質量管理與費用控制措施
③對重點病種實行單病種質量管理
2.技術標準與規范的執行①實行中、西醫雙重診斷,并嚴格執行相關的診斷標準
②實行中、西醫雙重療效判斷,并嚴格執行相關的療效標準
③嚴格執行其它相關技術標準與規范
3.患者隨訪①開展患者隨訪并完善隨訪制度
②重點病種的出院患者隨訪率大于50%
4.醫德醫風①建立醫德醫風及職業道德建設的相關制度并認真實施
②無違法、違紀、違規事件發生
③門診及住院患者的滿意度達到85%以上
5.監測數據報送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專病)項目建設
管理辦法》要求及時準確報送監測數據
6.協作組工作積極參加協作組的各項活動并完成所承擔的協作組中的相關任務
7.中醫藥文化建設體現本專科(專病)中醫藥文化特色,開展中醫藥文化推廣普及工作
(三)臨床能力
項 目項 目 要 求
1.門診量在國內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同專業科室中較高,并逐年增加
2.平均門診人次費用不高于本區域同一病種平均門診費用
3.出院人數在國內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同專業科室中較高,并逐年增加
4.病床使用率達到90%以上
5.病床周轉次數不低于國內同級醫院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同專業科室的平均水平
6.平均住院日低于國內同級醫院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專業同一病種的平均住院天數
7.平均住院人次費用不高于本區域同一病種平均住院費用
8.收治病種重點專科:重點病種收治人數占項目所在科室收治人數的60%以上
重點專病:收治專病人數占項目所在科室收治人數的50%以上
9.急危重癥患者
比例優秀于本區域內同級醫院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專業相同單病種的急危重癥患者比例
10.疑難病癥患者
比例優秀于本區域內同級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專業相同單病種的疑難病癥患者比例
11.臨床診療規范①研究制定本專科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診療常規,突出中醫藥診療方法的綜合運用
②規范應用本專科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診療常規
③定期對主要病種和重點病種的診療常規實施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和評估,及時修訂診療常規,優化診療方案
12.診斷水平①診斷準確率達到相應級別甲等中醫醫院的要求
②中醫藥辨證論治準確率達到90%以上(辨證論治準確率,采用綜合評價的方法,要點為:病史資料真實齊全——病史、癥狀、舌象、脈象等,病因病機分析合理,證候診斷準確,治則治法正確,依法組方,君臣佐使合理選藥,體現理法方藥的完整統一)
13.療效水平①重點專病:該病種的臨床療效在建設期間有顯著提高,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②重點專科:重點病種的臨床療效在建設期間有顯著提高,其中2個以上病種的臨床療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③定期對主要病種和重點病種的療效進行分析、總結和評估
(四)特色優勢
項 目項 目 要 求
1.中醫藥治療率重點病種門診中醫藥治療率達到85%以上,住院中醫藥治療率達到70%以上
2.臨床經驗整理與應用①對本專科領域文獻記載的診療方法進行發掘、整理與應用
②對本專業有代表性的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及實踐經驗進行系統性整理與應用
③對民間具有一定科學和實用價值的方藥、診療經驗和方法進行收集、整理、應用、提高
3.特色療法①大于2項,并有明顯的臨床效果
②積極應用中醫藥非藥物療法,重視中醫藥康復
4.院內中藥制劑①品種數量,重點專科大于5種,重點專病大于2種
②使用率應占重點病種診療人次的50%以上
5.單病種優化治療方案制定與實施①對重點病種的療效及中醫藥特色優勢進行年度分析、總結和評估,不斷優化治療方案
②優化的治療方案在臨床全面應用
6.護理①開展辨證施護
②建立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專科護理常規
③對中醫藥特色護理進行評價并制定改進措施
(五)人員隊伍
項 目項 目 要 求
1.人員結構①醫師職稱結構:高級的比例,三級醫院占30%,二級醫院占20%
②醫師類別結構:中醫藥類別執業醫師占執業醫師的比例達到70%以上
③醫師學歷結構:三級醫院研究生學歷應占30%以上;二級醫院本科學歷應占70%以上
2.老專家作用的發揮在把握本專科學術前沿動態、制定建設規劃、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課題、優化診療方案等方面,充分發揮本專科老中醫專家的服務指導作用
3.專科學術帶頭人①年齡:一般為60歲以下(院士、國內各中醫藥學術團體和二級學會的主任委員或副主任委員、博士生導師、國內師承指導老師除外)
②資歷:具有正高級中醫藥、中西醫結合醫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三級醫院應為研究生導師
③學術影響:在國內該專業領域中享有一定優秀度,受聘國內二級以上學術團體的委員(理事)及以上職務
④知識結構與創新能力:熟悉本專業國外進展和現代醫學信息技術;能把握本專科學術前沿動態,領導制定專科建設規劃;理論研究、診療技術等方面有獨特見解,獲得同行認可;對本專科的人才梯隊建設有思路、有措施
4.專科學術繼承人①年齡:一般為50歲以下
②資歷: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級以上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③知識結構和創新能力:有扎實的中、西醫專業基礎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本專業的學術建設有創新思路,具有解決本專業臨床工作中復雜和疑難問題的能力
5.其他人員①中醫藥類別執業醫師熟練掌握中醫藥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
②醫師熟練掌握本專科主要病種特別是重點病種的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診療常規
③中級以上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熟悉本專科的相關經典文獻
6.繼續教育全體人員每年均達到有關規定要求
7.赴外院進修建設周期內每年不少于1人,每人進修時間不少于3個月,進修
內容與本專科(專病)建設密切相關
(六)科學研究
項 目項 目 要 求
1.研究重點與方向①以臨床應用研究為重點,以提高臨床療效為核心
②保持穩定的研究方向,并不斷深入
2.科研課題①圍繞重點病種的臨床應用研究設立相關研究課題,建設周期內課題數量占項目所在科室課題總數的比例,重點專科達到50%以上,重點專病達到30%以上
②建設周期內圍繞重點病種的臨床應用研究課題,三級醫院至少有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在研課題2項,二級醫院應有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在研課題1項
3.學術活動①重點專科:每年不少于6次,建設周期內舉辦省級以上繼續教育項目不少于3個
重點專病:每年不少于3次,建設周期內舉辦省級以上繼續教育項目不少于2個
②建設周期內主辦或聯合主辦1次國際性或國內性的本專科(專病)的學術會議,或者在國際性、國內性學術會議上圍繞重點病種作專題報告或大會發言
4.技術創新與引進建設周期內圍繞重點病種創新或引進的中醫藥特色療法不少于2項
5.技術、成果的
推廣應用建設周期內至少有1項圍繞重點病種的中醫藥臨床應用新技術或
新成果向本省(區、市)推廣
9.創新在中醫藥理論、技術、藥物及設備、器械等方面有創新
6.研究室建設★建有專門研究室,并開展本專科研究工作
7.科研成果獎★建設周期內以重點病種的臨床應用研究或臨床基礎研究為主題
的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成果
8.學術論文與專著★建設周期內以重點病種的臨床應用研究或臨床基礎研究為主題
在國內、國際醫學類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或出版專著
注:標“★”的指標不作為各建設項目**達到的目標與要求。
二、優秀目標與要求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專病)建設項目中的中醫藥、中西醫結合項目,在實現基本目標與要求的基礎上,達到這部分目標與要求的,將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專病)建設項目中的優秀專科(專病)項目。
項 目項 目 要 求
1.療效水平①有1個以上主要病種的療效處于國內優秀水平
②重點專科對3個以上相關疑難病種的中醫藥療效非常突出
2.診療方案應用至少1個重點病種的診療方案在制定國內該病種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指南、規范、標準等)時被采納
3.門診量在國內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同專業科室中處于優秀
4.出院人數在國內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同專業科室中處于優秀
5.急危重癥患者
比例優秀于國內同級醫院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專業相同單病種的急危重癥患者比例
6.疑難病癥患者
比例優秀于國內同級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專業相同單病種的疑難病癥患者比例
7.區域外患者比例達到30%
8.會診與轉診每年接受院外會診與轉診的數量較大,在國內中醫藥、中西醫結合同專業中處于優秀水平
9.特色療法形成了獨特的療法,并具有非常顯著的臨床效果
10.護理形成了獨特的中醫藥專科護理方案
11.科研課題建設周期內圍繞重點病種的臨床應用研究課題,三級醫院至少有
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在研課題4項,二級醫院應有省部級以
上(含省部級)在研課題2項
12.技術、成果的
推廣應用建設周期內至少有1項圍繞重點病種的中醫藥臨床應用新技術或
新成果向國內推廣
13.創新在中醫藥理論、技術、藥物及設備、器械等方面有創新并得到同
行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