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癥狀輕重由肺氣腫程度而定。
早期可無癥狀或僅在勞動、運動時感到氣短,逐漸難以勝任原來的工作。隨著肺氣腫進展,呼吸困難程度隨之加重,以至稍一活動甚或完全休息時仍感氣短。此外尚可感到乏力、體重下降、食欲減退、上腹脹滿。引起肺氣腫的主要原因是慢性支氣管炎,因此除氣短外還有咳嗽、咳痰等癥狀,早期僅有呼氣相延長或無異常。典型肺氣腫者胸廓前后徑增大,呈桶狀胸,呼吸運動減弱,語音震顫減弱,叩診過清音,心臟濁音界縮小,肝濁音界下移,呼吸音減低,有時可聽到干、濕羅音,心率增快,心音低遠,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
1、美國胸科協會1972 年曾將肺氣腫分為5 期:
一期(無癥狀期):患者無明顯癥狀,X 線和肺功能檢測無明顯異常,只有在病理切片上有輕度的肺氣腫改變。
二期(肺通氣功能減退期):患者可能有咳嗽、咳痰、氣短、氣促、查體及X線檢查有肺氣腫征,肺功能檢測有通氣功能障礙和殘氣量增加。
三期(低氧血癥期):除以上表現外還有發紺和PaO2 降低。
四期(二氧化碳潴留期):患者可能出現神志和意識障礙,PaCO2 升高。
五期(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期):它又分為代償期與失代償期。
這種分期法由于它的三、四、五期經常不順序發生或同時存在,近年來臨床上漸少采用。
2、美國胸科協會后來又依據肺功能損害將其分為3 期:
Ⅰ期:秒量(FEV1.0)≥預計值的50%。
Ⅱ期:FEV1.0 為預計值的35%~49%。
Ⅲ期:FEV1.0<<>預計值的35%。
3、臨床上更多用的分期是依據其臨床表現分為穩定期與加重期。加重期肺氣腫:患者因氣候等誘因使病情急劇加重,咳嗽、咳痰、氣促加重,痰量增加,痰變膿性,可伴有發熱、肺部可聞密集的干濕啰音、白細胞總數或中性白細胞比例增高、發紺等。甚至出現心慌、頸靜脈怒張、肝大、下肢水腫及(或)神志-意識障礙、球結膜水腫、手撲翼樣震顫等心力及(或)呼吸衰竭的表現。穩定期肺氣腫:患者病情穩定,痰為白黏痰,肺部濕啰音少或無,沒有發熱和白細胞總數或中性白細胞比例增高,沒有心肺功能衰竭征象。
疾病分度
也有依據殘氣率(RV/TLC)來分度:
輕度肺氣腫:RV/TLC=40%~50%。
中度肺氣腫:RV/TLC=50%~60%。
重度肺氣腫:RV/TLC≥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