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三陽是怎么回事
時間:
2013-05-15 09:04
來源: 求醫網
一、什么是
乙肝大三陽?
所謂乙肝大三陽就是指進行“乙型肝炎抗原兩對半檢查”(俗稱乙肝兩對半)的一種檢測結果。“兩對半”的內容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它的相應抗體—乙肝表面抗體(抗-HBs);乙肝E抗原(HBeAg)和它的相應抗體—E抗體(抗-HBe);以及核心抗體(抗-HBc)。由于在肝細胞中,核心抗原已被裝配成乙
肝病毒,血清中沒有有利的核心抗原,故在學業見車中只能查到第三對中的半對,即核心抗體,所以成為兩對半。“大三陽”是指1、3、5項為陽性,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體(抗-HBc),此時乙肝病毒數量較多,
傳染性較強,演變成慢性乙肝的可能性較大。乙肝大三陽的特點是:傳染性強,病毒復制活躍,肝臟損傷嚴重,癥狀明顯。
二、乙肝大三陽癥狀有哪些?
1、惡心、嘔吐:肝臟是人體的一個大的“化學工廠”,人吃進去的食物經胃腸吸收后都運送到肝臟。一旦這個“化學工廠”受到破壞,吃進去的食物不能正常地進行“加工”,患者就會出現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等癥狀。
2、腹脹:乙肝“大三陽”患者體內
消化道運動減弱,分泌吸收減少,使消化道對細菌的順應性機械排空作用減弱,抗體、溶菌酶、黏液及酸堿分泌減少,使胃腸環境利于細菌生成。大量的細菌增殖,不僅會造成胃腸內氣體的增多,還會導致小腸黏膜上皮細胞受損、絨毛脫落變短、黏膜下炎
性病變等等,贊成排空延遲,使患者感到腹脹。
3、黃疸:乙肝“大三陽”患者在急性發病過程中常有
發熱癥狀,有的患者出現高熱,并伴有畏寒。其原因是由于肝炎引起的肝細胞壞死,肝功能受到損害,肝臟解毒功能降低,促使人體新陳代謝發生改變,且代謝物不能及時被清除,刺激體溫調節中樞而引起的。
4、乏力、消瘦:乏力的原因不明,可能由于消化功能紊亂、
營養吸收障礙導致能量不足,或肝細胞受損,功能下降,使得代謝障礙、某些毒素不能及時滅活等。消瘦也是乙肝“大三陽”患者的常見狀癥,系肝功能受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所致。
5、肝掌與蜘蛛痣:乙肝“大三陽”患者有的會發現在臉部、頸部、手部有一種形態很像蜘蛛網樣的痣,痣的中心是一個小紅點,周圍放射出許多細小的紅絲,整個直徑約0。2~2厘米,這種痣稱為蜘蛛痣。肝掌表現為手掌的大、小魚際及手指掌面、手指基部呈現粉紅色胭脂樣斑點,壓之退色,久者可形成紫褐色。
6、肝病面容:許多病程較長的乙肝“大三陽”病人
皮膚色素暗沉,面部呈現暗灰色,夾雜著“鈔票紋”(毛細
血管擴張),失去正常應有光澤和彈性,尤其是眼眶周圍更為明顯。這種皮膚黝黑稱為“肝病面容”。主要是由于肝功能下降,將膽固醇轉化為膽固醇脂的能力減弱,以致制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主要原料減少。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不足和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均可使腦垂體功能紊亂,引起皮膚黏膜色素增加,膚色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