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海縣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于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和愛嬰醫院。醫院建有急救中心、血液透析中心、重癥監護中心、放免中心、高壓氧治... [ 詳細 ]
一例重癥搶救見證醫者大愛
時間:2013-02-28 14:52來源:求醫網
人民網·天津視窗12月18日電:他們是天津市靜海縣醫院的醫務人員,被人們親切稱呼為“白衣天使”,戰斗在沒有硝煙的手術室里,以崇高的職業操守,用仁心仁術,使一個個處于死亡邊緣的危重患者轉危為安,為患者重新點燃生命的希望。
“日前,我院肛腸外科與血管外科聯合通過外周血管腔內介入技術,成功搶救了一名‘下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由于患者年齡大,加之便血次數多、量又大,給搶救帶來很大困難。但憑卵院里的先進設備和醫術,最終實現成功手術。該例重癥搶救填補了院內技術空白,達到全市優秀水平。”傾聽著參與手術的醫務人員講述當日手術的經過,讓人內心一下子緊張起來。
那是今年11月17日。當天,該院肛腸科病房的醫務人員剛剛查完房,外二科主任楊桂橋便接到一名“便血”患者的就診通知。“患者荊學秀,女性,68歲,主因‘便血1天’入院,入院血壓90/60mmhg,重度貧血貌。”看著手中的患者入院通知單,楊桂橋主任組織醫護人員進行詳細問診和查體,憑卵多年積累的豐富臨床經驗,楊主任知道這類病人發病急,起病兇猛,如果初期不能迅速查明出血原因,有效止血,一旦發生多次便血,很容易出現失血性休克而危急生命。
經過醫生初期治療,患者病情趨于穩定。但凌晨5時,患者又出現了多次便血,而且是新鮮血液,出血總量估計在4000ml左右;此時患者血壓降到 76/52 mmhg,心率達100次/分鐘,血紅蛋白降到了47g/L,病情出現惡化。在場的醫務人員清楚,他們正在進行一次和時間賽跑的生命搶救,每一分鐘都不能耽誤。楊桂橋主任連夜組織科內討論,根據病人情況,考慮腸腔內動脈出血的可能較大,加之患者年齡大,隨時有可能因大量出血而死亡。首先要查明腸道內出血部位成為救治的關鍵,而出血部位的檢查只有靠高尖的血管數字減影方能明確診斷。經與血管外科主任張秀軍研究,他們決定利用本院剛剛購入的大型血管造影機進行介入治療,通過使用同軸微導管技術選擇性插管,對出血血管進行栓塞治療,及時達到止血效果。
在實施診療過程的一刻,醫務人員的心和患者的心緊緊貼在一起。大家在緊張、焦急、期盼中等待著奇跡發生。張秀軍主任一邊做著手術前的準備工作,一邊用和藹的語言安慰著緊張的患者,盡力消除患者的手術恐懼心理。消毒——麻醉——穿刺——置管——造影,一臺緊張的手術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同時,導管室的護士長和技師一直陪伴在患者周圍。隨著血管造影的結束,大家的心更加緊張起來,屏住呼吸關注著診查結果。“出血點在這里”,張秀軍主任的話頓時讓在場的每個醫護人員眼前一亮,“出血點是腸系膜上動脈分支右結腸動脈的一根終末分支,現在出血依然兇猛。”張秀軍憑卵其穩準的手法,迅速找到了出血點,并一邊安慰患者,一邊穩穩地將微導管超選擇到了出血血管,將栓塞彈簧圈及明膠海綿顆粒準確放到了出血的終末分支動脈,再次血管造影成功栓塞住了出血動脈,此時患者血壓平穩回升,各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緊張的手術結束了,一直在觀看手術的所有醫護人員都大大松了一口氣,這時他們才發現,參與手術的幾位醫生身上的手術服已經被汗水濕透了,緊張的搶救讓他們疲憊不堪,但看到患者已轉危為安時,每個人臉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據主任醫師楊桂橋介紹,該例手術不僅獲得同行專家的好評,也為自己總結了經驗,填補了院內空白。目前,荊學秀大娘已轉出ICU病房,返回普通病房,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已能夠自主進半流質飲食,未出現其他不良反應。
這是縣醫院一次精典的科室聯合搶救,也是該院憑卵優秀的設備和醫護人員優秀的技術、優秀的責任心,傾心為患者解除病痛的真實寫照。當荊學秀大娘的親屬看著病床上已渡過危險期的家人,他們感動得不知用什么方式表達,只有把自己最誠摯的感謝獻給了醫生們,謝謝“白衣天使”給了家人新的生命。
救死扶傷為己任,醫德醫風現真情。醫生是患者在世上單獨值得以生命相托的人,他們以精湛的醫術、崇高的醫德和無私奉獻精神讓人欽佩,肅然起敬;他們用仁心仁術點燃了患者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