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在中醫稱為“癇癥”,是由于人的七情不遂,氣機不暢而致肝郁,肝郁克脾,脾虛生痰,痰迷心竅,痰可化熱,熱盛化火,火極生風;或因母胎驚恐傷腎遺傳下代,幼歲即行發病;或大腦內損,血瘀清竅而發癲癇。
中醫學認為,癲癇的病因主要與風、火、痰、淤、虛和心、肝、脾、腎有密切關系。雖然其病變部位在大腦,但是卻涉及了肝、脾、腎三臟。中醫認為木克土,脾虛生痰,痰可化熱,熱盛化火,火急生風,攻于大腦而發癲癇。其中痰為主要的發病原因,這是因為,痰迷清竅而神昏、風性動搖而抽搐,顫動。癲癇以卒然昏仆、強直抽搐、移時自醒、醒后如常人為特征的發作性疾病。
癲癇的中醫癥候主要有痰火擾神、 血虛風動、 風痰閉竅、瘀阻腦絡、心脾兩虛和 肝腎陰虛。這些癲癇癥候的共同點都是癲癇發作時會出現卒然昏仆。而在臨床上,肝瘀火旺,可誘發癲癇發作。肝瘀造成氣機不暢,痰溫內停,瘀而化火,火易上行,煎熬津液,結而為痰,風動痰升,阻塞神態,則昏撲抽搐、吐沫。
但是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主張癲癇要及早治療,以免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危害。癲癇反復發作會給患者的大腦和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專家表示,癲癇患者一定要接受科學正規的治療方法,像中醫中藥治療,其根據中醫理論,強調標本兼治,辨證施治的原則,從本質上解決癲癇發作的因素。而在治療癲癇的同時,有可以調理患者的身體,提高免疫力,使患者更有信心擺脫病魔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