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據估計全球患病人數約有3億,在我國則至少有2000萬名患者。導致哮喘發病有內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內在因素與遺傳有關。外界的致病因素則是多方面的,包括物理性、化學性,過敏性、感染性因素等。高危人群包括有哮喘家族史或過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他們患哮喘的比例較高。另外,一些從事特殊職業的人員,如長期接觸一些過敏原或特殊環境刺激也和哮喘的發病有關。一般說來,哮喘患者發作前有一些征兆,先期有上呼吸道過敏的表現,比如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咳嗽、咽癢等。
在規范化治療的基礎上,哮喘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學習,甚至參加體育活動和鍛煉。哮喘患者日常應該在充分藥物治療的前提下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這對于增強體質有幫助,特別是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哮喘患者如果有運動誘發因素,在運動前一定要熱身,不能突然增加運動量,應先有預熱性的活動再慢慢增加運動量。同時要避免在干冷的空氣條件下運動。因為突然運動之后通氣量增加,短時間內吸入氣道內的冷空氣增加,氣道黏膜發生物理化學改變會導致哮喘的發作。運動之前還可以用一些預防性藥物。另外還應注意一些問題,如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因為上呼吸道感染是哮喘的誘發因素。居室應盡量清潔,裝修時不要使用對呼吸道刺激比較大的裝飾材料,少用地毯、少養寵物,少去粉塵花粉含量比較高的地區,定期除螨等。
對患者進行有效綜合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哮喘。在哮喘醫生科學指導的基礎上,患者應學會自己監測病情,正確使用峰流速儀(一種簡便的監測肺功能變化的儀器),記哮喘日記,從而督促自己及時規律地用藥和自己監測病情,并幫助醫生了解病情變化過程及用藥情況,制訂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哮喘患者需要學會的幾件事。
第一件事:學會正確就醫
當您出現咳嗽、喘息、氣促和胸悶等癥狀時,應該及時就醫。看病時需要詳細描述病情和癥狀,如這些癥狀是發生在白天、夜晚還是在運動時,是在家里發生的還是在學校、單位;還需要講明個人和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此外,還應該告訴醫生是否飼養寵物、是否吸煙、從事的職業及生活、工作環境。這些對于醫生診治哮喘很有幫助。
第二件事:學會自我急救
哮喘的誘因很多,特別是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如突然接觸冷空氣、動物皮毛、煙霧、花粉等,即可使哮喘急性發作。因此,哮喘病人應學會急救藥的使用,有些病人還應隨身攜帶。
第三件事:學會寫哮喘日記
哮喘日記的內容包括每日用藥和劑量、每日的PEF、病情評估情況和每日的病情變化。寫哮喘日記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為了監測和記錄哮喘的病情變化,二是判斷藥物治療的反應性,三是預測哮喘的急性發作,四是作為調整藥物治療的參考。通過記日記和過敏原檢查,可以找出使哮喘加重的因素,盡量避免接觸。
![endif]-->!--[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