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事實表明,青春發育與營養狀況關系密切。近百年來,世界各國普遍出現青少年青春發育提前。近20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動物性蛋白質攝入量的增多,我國青少年的發育年齡亦有所提前。以上海地區的少女初潮年齡為例,1978年據調查平均為14.5周歲,而到了1988年平均為12.5周歲,近年來又有提早的趨勢。研究表明,以富含氨基酸食物飼養的動物比以碳水化合物飼料為主飼養的動物更易趨于性的成熟產生。我們人類也是如此。據性早熟專科門診調查發現,早熟的孩子幾乎都喜食葷菜,有的甚至幾乎不吃蔬菜。多攝入動物性蛋白質易引起性早熟有兩種情況,一是蛋白質本身的作用,二是目前的食用動物大多為人工飼養,往往有激素含量超標的問題。
另外,鈣、鋅等微量元素是兒童生長發育所**的,但并不是補得越多就長得越高。鈣對骨骼結構的形成和維持是很重要的,但過多的鈣質會加重腎臟負擔;鋅能增進食欲,但鋅在動物體內有明顯的促發育作用。有些家長對孩子的營養過度關注,盲目補充蜂王漿、花粉、雞胚、動物初乳等,這些營養品中含有較高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但同時其中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含量較高,如長期服用,易引起發育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