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是當代社會最多見的一種較為復雜的、難**性精神疾病,它給人們帶來無盡的精神痛苦和軀體不適,影響家庭關系、社會交往、學習工作等諸多方面,隨著近些年來精神分裂癥發病率的持續升高,需要我們特別加以提防。多掌握和了解一些精神分裂癥的主要癥狀及發病前兆,最根本的是要了解發病的具體原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對疾病治療和預后效果十分有利。
1、心理因素:精神分裂癥可在各種各樣的精神和心理因素影響下誘發,比如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如:戀愛失敗,婚姻破裂,學習、工作受挫等。有調查資料表明,該病發病前有精神誘因者占44%一77%。但大多數的患者都是在精神因素的作用下發病,由于個體心理承受能力問題。
2、性格因素:據大量臨床工作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當中的50%一60%在得病前具有某種特殊的個性特征,其表現為孤僻、內向性格、怕羞、多疑敏感、思考問題缺乏邏輯性、好想入非非等。在精神病學中,有的學者把這種個性特征稱為“分裂性人格”。根據這一現象,一般認為精神分裂癥的發病原因與病前個性特征有一定關系。
3、機體變化:有的學者認為精神分裂癥的發病原因可能與體內代謝異常而產生某種毒物使之“自體中毒”有關。近年來又有不少學者通過實驗室研究發現患者存在著某些生化代謝的異常。還有人認為疾病的發生可能與自身的免疫力變化有一定關系。
4、遺傳因素:不少患者家屬提出精神分裂癥會遺傳,研究發現病人的家庭成員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所以,遺傳因素是精神分裂癥的發病原因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緣關系愈近,遺傳因素的影響就愈突出。
5、環境因素:我國的調查也得出類似的結果,即經濟水平低、無職業的人群中,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明顯高于經濟水平高的職業人群的患病率。在實際工作中也觀察到,不少患者病前具有不平常的社會生活經歷。
溫馨提示:以上發病因素雖然不能概括每個患者的病情病因,但這也是醫療工作者在臨床治療當中所得出的有力的依據,專家提醒,盡管患者表現各異,但只要詳細的了解精神分裂癥,及時醫治,就能有力的減少和避免精神疾病所帶來的危害。另外,精神分裂癥患者要正視自己的病情,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