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1997年被省衛生部評審為三級乙等醫院。醫院創建于1906年... [ 詳細 ]
改革護理模式加強科學管理
時間:2012-10-26 17:26來源:求醫網
醫院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過程中,緊緊圍繞“患者滿意、護士滿意”的工作目標,以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為切入點,以慎重、穩妥、科學、務實為原則,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全院100%病房開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得到了廣大患者的擁護和稱贊。
舉全院之力開展活動
加大臨床一線人力投入
增加新護士**數量,充實到臨床一線護士隊伍,使病房平均床護比達到1∶0.59,保障了臨床護理崗位護士的配置。補充護理員,達到每10張病床配置1名護理員,協助護士完成輕患者生活照顧。鼓勵非護理崗位護理人員歸隊,同時嚴格限制臨床護士向非護理崗位流動。招募**者近百名,他們利用業余時間為住院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加強了基礎護理。
完善支持保障系統
醫院領導多次組織召開多部門溝通會,制定出一系列配套支持保障措施,如為試點病房配備保安,協助病房管理探視,維護病房秩序,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的休養環境;添置單包裝擺藥機和病房自動發藥柜,由專人負責將藥品送至病房;通過信息化管理,實現院內網上物資申領和上門配送;配備專業外勤人員負責患者陪檢和標本送檢等。所有這些,使護士不出病房就能完成以前大量、繁瑣的非護理工作,保證了護士能夠專心圍繞患者工作。
實施多項護理改革措施
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后,各病房實施了扁平化責任制護理模式,每名護士負責2~8名患者,與患者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責任關系,即負責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所有治療、護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責任護士更加清楚地知曉自己所管患者的病情變化、護理效果及心理狀況,主動向患者提供康復指導,并及時向醫生反映患者的病情。一些病房還開展了出院患者回訪工作,進行出院后專科指導和答疑,延伸了護理服務范圍。
推進護士分層管理
結合責任制護理模式,推進護士分層管理,即綜合考慮護士的工作能力、服務職稱、工作年限和學歷水平等因素,將護士分為N1~N4四個級別,其中以工作能力作為分層的首要指標。建立能級對應關系,將病情輕重不同的患者分配給不同能級的護士進行護理,如N1或N2護士分管6~8個相對較輕的患者,N3或 N4護士分管2~5個相對較重的患者。護士分層管理不僅體現了護士職業價值,而且在護理人事改革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
實行彈性排班
在補充臨床一線護理人力的基礎上,通過改革彈性排班,挖掘護理人員內在潛力,把有限的護士用活、用到位。如在滿足患者需求的情況下,充分考慮護士的意愿,開展了每周“三天工作制”、“四天工作制”、“五天工作制”等多種靈活的排班模式,護士長還可根據病房工作特點和手術量,增加一些特殊班次,如在治療、護理高峰時間段增加護士或護理員,保證了護理工作質量。
簡化護理文件書寫
為減少護士書寫護理病歷時間,除取消一般患者護理記錄外,對于危重癥患者的護理記錄單盡量采用表格式,同時結合臨床路徑和單病種護理,推行電子護理病歷,使護理記錄單既簡潔明了,又突出專科特點,讓護士有更多時間投入到護理患者工作中。
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
提高臨床一線護士待遇
一年多來,醫院為推進優質護理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增加護理人力、提高護士待遇、改善工作環境、提供后勤支持保障等。其中大部分用于發放一線護士績效**、夜班護士**、危重癥特殊護理崗位**等方面,顯著提高了臨床一線護士的收入,促進了臨床一線護理隊伍的穩定。
搭建護士職業發展平臺
護理工作要取得長足發展,優質護理服務要真正做出實效,護士的自身發展問題和護理工作的科學管理問題亟待解決。因此,我們積極為護士搭建職業發展平臺,設立專科護師崗位,大力培養專科護士,他們在疑難、危重癥護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醫院還完善護士晉升制度,制定科學的聘任標準,同時給予護理隊伍傾斜政策,調動了護士工作熱情。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與探索,醫院不斷提升科學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與優質護理服務相適應的工作規范與流程,形成完善的制度與常規,逐步建立了優質護理服務活動長效機制,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患者家屬陪護和自聘護工比例明顯下降。同時,在衛生部及北京市衛生局的專項督查中,我院護理工作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并多次在及國內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護理改革成果。一年多來接待國內護理同行參觀學習近千人,發揮了衛生部“優質護理服務”重點聯系醫院應有的帶頭和示范作用。